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业稿)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引言
21世纪的特征是:速度、多变和危机。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而教育则是先进国家保持先进地位、发展中国家迎头赶上的有效手段。在世界之交,美英日法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在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纲要》中第五点“教材开发与管理”中明确地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来隐藏在课程不同环节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课程资源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中。
二、概念界定
(一)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又称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与人力。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在顾明远的《教育大辞典》中,将“课程资源”定义为为设计课程和制定教学计划服务的各种可资利用的途径、方法,具体包括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①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因此,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1.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其中, 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 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 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 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比如, 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 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 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②
2.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特点,可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以及信息化课程资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是指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是指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3.按照课程资源的来源,以突出人的价值为标准可划分为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中的课程资源以及社会人士中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学生也是课程资源,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
③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儿童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学生创造着课程。”基于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提出
的形成课程的三个来源是学生、社会、知识。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认识。一是前人的知识经验,二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三是社会因素,四是教师及教师的知识经验,五是家长及家庭环境。④
4.其他的分类方法:按照课程资源的性质,可划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三、与课程的关系
(一)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前提。从总体上说,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综合,是课程得以呈现的基石,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基本组成部分。
1.课程资源的处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 因为一方面条件性课程资源并不能作为素材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素材性资源也不能直接构成课程,它还只能是备选材料, 它只有在经过加工并付诸实施时才能成为课程。
2.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 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 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不同教育情境下的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 一般的情况是, 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课程资①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1)目标资源。如通过社会调查,探明有效参与社会生活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了解他们所需的以及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2)教学活动资源。如调查并研究学生的兴趣、需求、活动,从而总结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方案、活动、问题;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或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实习,观察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作用或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3)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如加强各种教学活动的横向联系,互相渗透、相互补充;调查整理各种教学活动中具有通用价值的技能。
②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年第9 期
③ 王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2 年第2期
④ 王孝红.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9卷第3期.
你可能喜欢
-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高中政治教学
- 人力资源研究
- 优秀说课稿模板
- 中学作文教学
- 教学存在的问题
- 小学语文课程研究资源文献 总结2页
- 捕捉亮点 攻克难点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页
- 小学语文课程中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12页
-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4页
- 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5页
-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论文5页
-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2页
- 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页
- 2012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doc6页
-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页
- 2013 初中英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页
-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4页
-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探索4页
- 校内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0页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上海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比3页
- 13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8页
-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页
-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18页
-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总结2页
- 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8页
- 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法初探2页
- 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法探索 莱阳四中——李竹文3页
- 高中政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2页
- 从会学谈起——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页
-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6页
- 龙湖地产人力资源策略研究39页
-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5页
- 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7页
- 在华韩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证研究4页
- 中部崛起的科技人力资源支撑作用研究(总报告)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