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的发展当作课堂教学的根
把学生的发展当作课堂教学的根
文章摘要:
为科学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文从学生发展的内涵、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等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学生的发展 途径 策略
受应试教育大潮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分数的提高上。就短期效果来看,这样做是有着不错的收获的,然而如果就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考察,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关注分数无疑会得不偿失。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指在学校教育的环境条件下,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把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社会影响相结合,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笔者认为,为科学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根。
一、学生发展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让我们对学生发展的内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关于教育目的,我们曾经表述为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服务,显然那时我们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当作了学生发展的内涵。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随着我们对学生生命个体的深入认识,我们对学生发展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入而准确的认识。
学生作为生命个体,他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方向和路径。总起来说,学生个体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与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生命的不断成长,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各方面的知识必须不断的增长,如此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他们的生活、生产、学习的能力也必须不断地增强,这样等他们成人以后,才能很快地融入社会,为社会所接纳,给社会以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从学生成长的过程与指向来分析,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着很强的个性特征,它们基本都属于个性心理的范畴。一份健康的心理必定会具有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绝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层不变的。丰富的情感、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并不断发展的。
思维方式与意志品质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探求问题的方法的追寻中,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发展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正确的思维方式,帮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