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注意不要照抄啊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经济法政系 08历史 说课人:唐龙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它选自人教版教科书《中
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法运用、教学
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呈现我对这节课的构想,与在座老师交流、请辅正。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地位与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
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是“特立独行”的一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它上承《北方民族大融合》,下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好本
课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联系与理解,对以后学好本册书第十九课的一些内容
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节课。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
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
元世祖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以及元朝时民族融合的表现等史实。
(2)能力目标:
1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
生归纳历史的综合能力;
2在教师的帮助下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
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来评价成吉思汗 ○
2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
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通过结合行省制度中西藏和台湾问题,○使学生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发表见
解,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3.教材重点、难点:
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建立及措施;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民族
融合的表现。
设计意图: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它
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为了巩固新生的
政权,元朝在地方实行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和元朝所实行
的政策又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由大分裂到大一统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设计意图:行省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元朝时期疆域幅员辽阔,
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中央
集权,然而元朝行省制度又是对宋朝地方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新的历史概念。而
要真正弄清、把握这个概念,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二)教学法运用